抡渡大渡河红一方面军四团团长王开湘生平
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一位英雄人物,他以一把斧头杀入敌群,威震四方;他率领红四团飞夺泸定桥,为红军长征的胜利立下赫赫战功;他在长征路上不幸因病去世,却将英名永载史册。他,就是王开湘,又名黄开湘,红一方面军四团团长,一位生前鼎鼎大名、牺牲后却不为人知的革命英雄。
黄开湘,1901年出生于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漆工镇黄家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早年,他学过木匠和箍桶匠的手艺,凭借一身好武艺和一把斧头,在当地小有名气。1926年,国民大革命时期,著名的革命家方志敏奉命回到自己的家乡弋阳县宣传革命思想,组织农会。黄开湘作为方志敏的远房堂弟,时常以木匠身份掩护方志敏和其他人从事革命工作。由于表现出色,他很快被方志敏介绍加入中国我党,并担任了上饶县苏维埃政府主席。
在方志敏的领导下,黄开湘积极参与了创建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他历任赣东北赤色警卫团团长、红十军八十二团政治委员、红十一军二十师政治委员等职,为赣东北苏区的巩固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由于他作战勇猛,常用一把斧头与敌人肉搏,因此被周恩来、朱德等中共领袖人物亲昵地称为“斧头将军”。
1933年,黄开湘来到中央革命根据地,担任了师政委的职务,由此成为了红军的高级干部。在随后的几年里,他参加了历次反“围剿”作战,为保卫中央革命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由于“左”倾错误路线的影响,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撤出根据地,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在长征途中,黄开湘先后担任了红一军团第一师政委、红二师四团团长等职务。他与政委杨成武搭档,率领红四团打了许多著名的战斗。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飞夺泸定桥一战。
1935年5月,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来到了大渡河畔。此时,大渡河成了红军前进道路上的一道天然屏障。蒋介石派军前堵后追,妄图凭借大渡河天险将红军全歼于此。泸定桥是红军快速通过大渡河的唯一路径,但桥头被敌军固守,形势十分危急。
黄开湘和杨成武接到军委命令后,率领红四团直扑泸定桥。他们要在短时间内赶到并夺占泸定桥,为红军大部队的北上开辟一条通道。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斗,也是一场与敌人殊死搏斗的战斗。
黄开湘和杨成武率领红四团经过连续两天的急行军,终于在5月29日早晨到达了泸定桥的西岸。他们占领了西岸全部沿岸阵地,为夺桥战斗做好了准备。在战前动员会上,黄开湘沉着果断地向全体干部交代了夺桥任务,并指定了突击队。
下午四点,总攻开始。黄开湘站在桥头,亲自指挥战斗。22名勇士组成的夺桥突击队背插马刀、手提驳壳枪、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的炮火向桥头冲去。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红军战士终于占领了泸定桥,为红军大部队的北上开辟了一条通道。这一战,黄开湘和杨成武率领的红四团展现出了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也为中国革命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飞夺泸定桥后,黄开湘又率领红四团走过了千里草地,突破了天险腊子口,最终到达了陕北,与其他几支长征的部队汇合。在长征路上,他率领红四团打了许多硬仗恶仗,为红军长征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就在长征即将胜利的时候,他却因为长期艰苦行军和战斗而感染了伤寒病。
1935年11月,在陕北的甘泉县红军医院里,黄开湘因病不幸去世,年仅34岁。他的去世让战友们深感悲痛,也让后人无限惋惜。一位生前鼎鼎大名的英雄人物,就这样在长征路上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黄开湘去世后,由于历史原因和战争环境的特殊性,他的英雄事迹很长一段时间里并不为家乡人民所知晓。直到《杨成武回忆录》出版后,人们才逐渐了解到这位“斧头将军”的传奇故事。弋阳县党史办也派专人前往北京采访杨成武将军,进一步核实和丰富了黄开湘的生平事迹。
黄开湘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子弟成长为红军的高级将领,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英勇事迹和革命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丰碑上。
今天,当我们站在泸定桥上回望那段峥嵘岁月时,不禁会想起那位英勇无畏的团长——王开湘(黄开湘)。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什么是革命信仰、什么是英勇无畏、什么是无私奉献。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继续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在黄开湘的家乡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人们为了纪念这位英雄人物,修建了开湘路、开湘广场等设施,并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一些学校和单位。这些纪念设施不仅是对黄开湘的缅怀和敬仰,更是对革命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继续传承和发扬黄开湘等革命先烈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85.16MNomad Sculpt
83.43M索尼克音爆手游
59.86M恐怖小镇
2.34M搞笑变声器
89.86MTCP连接软件
22.33M第二银河游戏
93.60M幸福里app
67.21M迷你枪战精英直装科技
14.09M海棠书屋免费阅读无弹窗
38.92M区块琏工程技术人员考试聚题库
本站所有软件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著所有。如有侵权,敬请来信告知 ,我们将及时删除。 琼ICP备2024021917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