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轧神仙的由来
在江南水乡的苏州,农历四月十四日这一天,总能见到阊门地区神仙庙周围人潮涌动、热闹非凡的景象。这便是苏州一年一度的传统庙会——“轧神仙”。这一民俗活动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也寄托了苏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祈愿与向往。本文将从多个维度,深入探讨苏州轧神仙的由来及其背后的故事。
轧神仙一词,为苏州方言,意为人多拥挤。而“轧”字,在吴语中读作“嘎”,生动描绘了人们在庙会上挤来挤去的情景。轧神仙庙会的由来,与八仙之一的吕洞宾(也称吕纯阳)紧密相关。传说农历四月十四日是吕洞宾的生日,这一天,他会化身乞丐、小贩、平民等各种身份,下凡来点化世人、济世度人。在苏州的神仙庙内外,遇到的每一个人都可能是他的化身。因此,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希望能“轧”到神仙,沾上仙气,祈求好运与福祉。商贩们也瞅准时机,纷纷赶来摆摊做生意,使得庙会愈发热闹非凡。
轧神仙庙会的起源,可追溯到北宋淳熙年间。据文献记载,当时苏州有位名叫王大猷的人士,在吕洞宾生日那天作云水斋,得吕仙神方病愈。自此以后,每年四月十四日,便有了到福济观为吕仙庆寿、向吕仙祈福的习俗。这一习俗逐渐发展成了规模盛大的“轧神仙”庙会。历经元、明两代,到清代时,轧神仙庙会尤为兴盛。《清嘉录》中就有关于轧神仙庙会的详细描述:“仙诞日,官为致祭于福济观。观中修崇醮会,香客骈集。相传仙人化为褴褛乞丐,混迹观中而居,人之有奇疾者,至日烧香,往往获瘳,谓仙人怜其诚而救度也。谓之‘轧神仙’。”到了民国时期,轧神仙庙会依然兴盛不衰。
轧神仙庙会的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浓郁的民间文艺气息和地方特色。庙会期间,神仙庙大殿或露天广场上会举行打神醮活动,苏州中医也将吕洞宾视为祖师,医士们会聚集在一起庆祝仙诞。此外,还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表演,如舞狮、舞龙、戏曲等,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观看。庙会还是苏州每年一度的花会,人们会在庙中购买新叶植之,谓之“交好运”,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庙会期间,苏州的河道上也是热闹非凡。四月十四日这一天,各地赶来烧香的船只常常将苏州窄窄的河道堵塞。商贩们趁机赶来摆摊做生意,所卖的东西都给带上了“神仙”二字,如神仙茶、神仙花等,寓意着沾上仙气、祈求好运。
轧神仙庙会不仅是一场盛大的民俗活动,更是苏州民间信仰的体现。吕洞宾在民间被看作仙医,神仙庙内原有仙方店(中草药铺),有病而没钱医治的穷人,或患有顽疾久治无效的,都会来求签问病。庙会期间,人们通过烧香、祈福、求签等方式,寄托了对健康、平安、幸福的祈愿。
轧神仙庙会还体现了苏州人民对和谐社会的向往。庙会期间,人们互相拥挤、互相问候,共享欢乐与祝福。这种氛围不仅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也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与归属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轧神仙庙会也在不断地传承与发展中。2005年起,轧神仙庙会变为一年一度的盛大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与市民参与。庙会期间,不仅保留了传统的民俗活动与文化特色,还注入了时尚、文化、商文互动等元素。逐渐形成了“轧在南浩街,购在新石路,吃在老街坊,游在古山塘”四个街区的联动效应。庙会期间,还可以看到民俗特色商品展销、民俗手工艺绝活展示、大型文艺晚会、时尚女性服饰展、各地风味小吃展、八仙巡游、花船荡漾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同时,轧神仙庙会也成为了苏州文化旅游的一大亮点。庙会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体验苏州的传统文化与民俗风情。这不仅促进了苏州的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也为苏州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苏州轧神仙庙会作为苏州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与民间信仰。庙会期间,人们通过烧香、祈福、求签等方式,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祈愿与向往。同时,庙会也成为了苏州文化旅游的一大亮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与市民参与。在传承与发展的道路上,轧神仙庙会将继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为苏州的文化事业与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67.21M迷你枪战精英直装科技
14.09M海棠书屋免费阅读无弹窗
38.92M区块琏工程技术人员考试聚题库
43.19MHey安卓app
74.56M恐龙卡片对决
63.13M托卡博卡的生活世界
71.11M抽签助手免费版
13.43M雷索纳斯2025版
45.34M麦斯历险记2
70.91MKHMD音乐官方正版
本站所有软件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著所有。如有侵权,敬请来信告知 ,我们将及时删除。 琼ICP备2024021917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