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著名戍边将领张守珪及其与安禄山的故事
在唐朝那个繁荣昌盛的时代,有这样一位将领,他以赫赫战功捍卫了国家的边疆,用智慧和勇气书写了一段段传奇。他,就是唐朝著名戍边将领张守珪。张守珪的一生,是与战争紧密相连的,他从一名下级军官成长为威震一方的边帅,其事迹在唐中宗、睿宗和玄宗时期广为流传。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张守珪的世界,了解他的生平事迹,以及他与安禄山之间那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张守珪,公元684年出生于陕州河北(今山西平陆),字元宝。他自幼天资聪颖,生得高大魁伟,仪表堂堂,性格豪爽大气,充满正气。早年跟随父辈流落边塞的他,善奔骑精猎射,这些特质为他日后的军事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青年时期,张守珪在郭虔瑾的部下任职,曾在北庭镇与突厥侵略者作战。他身先士卒,奋力苦战,杀敌千余人,生擒敌军统领一人,因骁勇善战而颇受当地州府官吏的重视。
开元初,张守珪在瓜州平乐府任别将,后随从北庭都护府右饶卫将军郭虔瑾门下镇守北庭。当时吐蕃、突厥、契丹等部族屡犯北庭、瓜州一带,郭虔瑾派张守珪入京奏事。他向朝廷上书,面陈利害,自请领兵,从蒲昌、轮台两翼进攻,又一次击败了突厥军的入侵。因功特加济南将军,不久之后,他调往幽州良社府任果毅,受到幽州刺史卢齐卿的敬重。后又因战功升为左金吾员外将军、建康军使。
开元十五年(727年),吐蕃进掠河西地区,攻陷瓜州。为了扭转战局,抵御吐蕃入侵,玄宗调张守珪为瓜州刺史,兼墨离军使。张守珪接到任命后带少数亲兵往瓜州上任,时值吐蕃军队撤离不久,瓜州城劫掠之余残破不堪,而吐蕃又随时可能卷土重来,形势非常严峻。张守珪马上组织留存的军民修筑州城,但刚把修城用的板堞立好,吐蕃军队突然驰临城下。城中军民见状,相顾失色,仓猝临敌,均无斗志。但张守珪却非常冷静,他先布置军民固守,之后命人在城上摆酒席,歌舞作乐,会集将士饮宴。吐蕃军见唐军饮酒作乐,全不把他们放在眼里,一时摸不着头脑,迟疑观望半晌,不敢贸然攻城而退。张守珪见吐蕃退去,立刻命军士追击,此时吐蕃兵并无斗志,大败逃奔。战后,张守珪因功加封银青光禄大夫、宣威将军、左领卫率。朝廷为了加强对吐蕃的防御,又特置瓜州都督府,以张守珪为都督。
开元十七年(729年),为了打击吐蕃,瓜州都督张守珪与沙州刺史贾师顺各率所部兵马向吐蕃大同军发起突然袭击。由于行动突然,吐蕃军毫无防范,唐军大获全胜。开元十八年(730年),吐蕃遣使致书求和。张守珪在瓜州的卓越表现,不仅稳定了边疆局势,更为唐朝的繁荣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玄宗下令调张守珪移镇幽州,迁任幽州节度使。当时活动于幽州东北部的契丹、奚势力强大,尤其契丹牙官可突干有勇有谋,经常侵扰唐朝边境。张守珪到任后,整顿军政,激励将士,伺机主动出击契丹,频频取得胜利。他诏封兼御史中丞、营州都督、河北节度副大使及河北采访处置使,其卓越的治军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契丹首领屈剌与可突干对张守珪非常害怕,他们感到在战场上取胜无望,于是改变策略遣使诈降。但他们的计谋被张守珪识破,张守珪将计就计派部将王悔去屈剌营帐商量受降事宜。屈剌并无降意,想杀死王悔。王悔早有警惕,时值契丹另一首领李过折与可突干争权成隙,王悔利用矛盾,劝诱李过折斩屈剌和可突干。之后,王悔率李过折及契丹余部归降唐朝。张守珪受降后,率军北出至紫蒙川检阅军队,宴赏将士,并将屈剌、可突干的斩首送往东都,悬挂在天津桥的南门。这一系列的胜利,不仅彰显了张守珪的军事才能,更为唐朝边疆的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张守珪的军事生涯并非一帆风顺。开元二十六年(738年),部将赵堪等人假借张守珪之名,令平卢军使乌知义截击契丹、奚余众于潢水之北,先胜后败。部将假传诏命导致了这次败绩,本应以惨痛教训引以为鉴,重整军威,以利再战。但张守珪好大喜功,隐瞒败绩而谎报军情,事实泄漏后玄宗派遣内常侍牛仙童前往幽州查考实情。张守珪用重金厚礼贿赂皇上派来的使者,还疏奏跟以前一样的实情辩解。后来牛仙童因为受赃一事被人发觉,张守珪以旧功减罪,被贬为括州刺史。这一事件虽然对张守珪的声誉造成了一定影响,但他在唐朝边疆的卓越贡献仍然是无法抹杀的。
在张守珪的军事生涯中,还有一段不得不提的故事,那就是他与安禄山之间的渊源。安禄山,营州柳城(治龙城,今辽宁锦州)杂胡,小名扎草山。母亲阿史德氏为突厥族女巫,安禄山年幼时父亲就死了,一直随母亲住在突厥部落里。他后来随其母到突厥部落,不久该部落发生内乱,部众四散。安禄山与其继父哥哥的儿子安思一起逃到幽州(治蓟县,今北京城西南),因懂得六种民族语言,很快就当上了互市牙郎(贸易居间人)。
在任互市牙郎期间,安禄山善于处理各种纠纷,又敢于同当地恶少争斗,因此不久就以勇敢善斗闻名于幽州。后来,安禄山与好友史思明(原名宰干)一起投军效力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帐下,担任捉生将。在任捉生将期间,安禄山经常带领轻骑兵袭击与唐王朝为敌的契丹人。因为熟悉边境一带的山川地形,安禄山经常能立奇功。他智勇双全,手下三五名骑兵就能活捉契丹人数十名回。节度使张守珪对此大为惊奇,对其另眼相看。加上安禄山狡黠奸诈,善于揣度人心,张守珪更是青睐有加,便收他为养子,以军功加官为左骁卫将军,担任平卢讨击使。
然而,安禄山的野心并未因此而满足。他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狡黠手段,在唐朝官场上步步高升。最终,他发动了震惊朝野的“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虽然张守珪在收养安禄山时并未预见到这一结果,但这段渊源仍然成为了历史上一段不可磨灭的印记。
开元二十八年五月六日(740年6月4日),张守珪在括州官舍去世,享年五十七岁。赠凉州都督,同年葬于洛阳北邙山。他的一生,是与战争紧密相连的,他以赫赫战功捍卫了国家的边疆,用智慧和勇气书写了一段段传奇。虽然他的军事生涯并非一帆风顺,也曾经因为谎报军情而遭受贬谪,但他在唐朝边疆的卓越贡献仍然是无法抹杀的。他与安禄山之间的渊源,也成为了历史上一段不可磨灭的印记,提醒着人们要时刻保持警惕,防止野心家的崛起。
张守珪的一生,是唐朝边疆史上一段不可磨灭的辉煌篇章。他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唐朝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85.16MNomad Sculpt
83.43M索尼克音爆手游
59.86M恐怖小镇
2.34M搞笑变声器
89.86MTCP连接软件
22.33M第二银河游戏
93.60M幸福里app
67.21M迷你枪战精英直装科技
14.09M海棠书屋免费阅读无弹窗
38.92M区块琏工程技术人员考试聚题库
本站所有软件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著所有。如有侵权,敬请来信告知 ,我们将及时删除。 琼ICP备2024021917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