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创作的一组大型田园诗,这组诗共六十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部分,每部分各十二首,生动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四季变换和农民的辛勤劳动,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以下是《四时田园杂兴》的前五首诗及其赏析:
《四时田园杂兴(其一)》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这首诗描绘的是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金黄的梅子挂满枝头,杏子也越长越大,展现了初夏果实的丰收景象。田里麦穗扬着白花,油菜花则已近凋零,正忙着结籽,麦花与菜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田园风光的变换。随着白日渐长,篱笆小径上鲜有人迹,只有蜻蜓与蛱蝶在篱间翩翩起舞,为这宁静的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机。诗人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充满生机的田园世界。在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只有自然的宁静与和谐。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溢于言表。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这首诗描写的是农村初夏时节生活中的一个场景。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耘田”即除草,是初夏时节男人们干的活。“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村庄里的男女老少都各自担任一定的工作,不得闲。就连那些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也不会织布,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着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展现了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劳动场景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
高田二麦接山青,傍水低田绿未耕。
桃杏满村春似锦,踏歌椎鼓过清明。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田园的生机与清明时节的民俗活动。前两句聚焦田园景象,高处的田地中,大麦和小麦与青山相接,呈现青翠连天的画面;低处近水的田地尚未耕种,绿草茵茵,与水面相映成趣。后两句通过“春似锦”的比喻,将村庄的绚烂春色与清明民俗结合。村中桃花、杏花盛开如锦绣,村民踏歌击鼓庆祝清明,展现了农忙前的欢腾景象。“踏歌”“椎鼓”等动作描写,凸显了节日的热闹氛围。诗人通过“高田”“低田”的层次对比,赞美了农耕生产的井然有序,又以“绿未耕”暗含对自然野趣的欣赏。全诗透露出诗人对田园的向往,以及对平凡生活中诗意与活力的捕捉。
《四时田园杂兴(其四)》
老盆初熟杜鹃花,啼鸟正繁梅子酸。
恰则东风吹雨过,小楼一夜听春寒。
这首诗描绘的是春末夏初的田园景象。诗人用盆装好了刚煮熟的杜鹃花(此处杜鹃可能指杜鹃酒或杜鹃花的比喻),这时外面鸟儿啼叫频繁,正是梅子成熟的季节,味道很酸。恰好东风吹过带来了阵雨,诗人在小楼上彻夜听着料峭春寒中的风雨声。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春末夏初的田园画卷,既表现了自然景色的变换,又流露出诗人对时节的敏锐感知。
《四时田园杂兴(其五)》
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
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
(注:关于《四时田园杂兴(其五)》的具体内容存在多个版本,此处给出的是其中之一。另有版本为“无端妨碍小虫飞,催唤山童为解围”,但考虑到与整体主题的连贯性,本文采用“蝴蝶双双入菜花”这一版本进行赏析。)
这首诗以蝴蝶双双飞入菜花田为开篇,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田园画面。随着白日渐长,田家显得格外冷清,没有客人到访。然而,当鸡飞过篱笆,狗在窦穴中吠叫时,诗人意识到有行商前来买茶。这一细节描写,既打破了田园的宁静,又展现了农村生活的另一面——商业交易。诗人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将农村生活的真实面貌展现在读者面前,既有宁静美好的一面,又有繁忙热闹的一面。
综上所述,《四时田园杂兴》组诗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四季变换和农民的辛勤劳动。诗人范成大通过这组诗,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农民的生活状况。这些诗作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为我们了解宋代农村生活提供了宝贵的史料。在欣赏这些诗作时,我们仿佛能够穿越时空,回到那个宁静而充满生机的田园世界。
16.36M智能罗盘
71.20M神王城堡中文版
20.24Mnextbot追逐森林版本
37.80M像素火影测试服
57.03M抓大鹅免广告版
81.50M破局三国终章挂机版
77.14M丁丁好医
3.44M华电e学app官方入口
14.88M天问仙途
44.86M逃脱游戏季节
本站所有软件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著所有。如有侵权,敬请来信告知 ,我们将及时删除。 琼ICP备2024021917号-13